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8-05 17:02:07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四季》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

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同时认识11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理念

1、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以情境导入,在反复练习和教师指导的朗读过程中认识生字),并有效地解决低年级学生唱读的问题。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学习课文的传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去读,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努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动手动脑,让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季风景图片

六、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四季风景图片,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都看到了哪些季节的美景呢?(出示课件)指名答。

2、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一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合起来我们就叫“四季”。(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1、朗读课文:

师:我们来读读课文好吗?

①初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即慢速地、大声地多读几遍。

②再读:整体感知,加深印象:即速度稍微加快读。

如学生读得不够准确,教师再范读或带读。

2、识字游戏:(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刚才都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答对了有奖哦。

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识记游戏,教师适时给予奖励。

3、再次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自主选择,指导朗读

1、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师:刚才大家都得很好,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请你来读一读。

可让学生看书读,也可看着大屏幕读。指名学生回答并朗读。

2、学生评价。

师:你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出示课件)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3、请所有喜欢相同季节的同学都站起来有感情地或加上动作读。

(四)、开阔思维,训练语言

1、师:你还能从哪些事物身上知道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来了呢?

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把平常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

2、师:老师手中有很多图片,每人拿一张,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你认为手里的图片是哪个季节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

3、师:你能照课文的样子说说你手中的图片吗?教师范例说,然后指名学生说。(出示课件)

4、贴图游戏。

师:说得好的奖励你把图片贴在黑板上。

学生自由贴图。

5、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觉得四季美吗?那我们要怎样保护这美丽的景色呢?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诵诗导入(背诵几首有关春天的诗)

2、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读题:

(1)、燕子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是益鸟。在我国,春天飞到北方,秋到南方。

齐读课题。

(2)、板书燕子)指导燕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重点指导:聚、翼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外形

1、 理解内容

(1)图片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这小小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

很普通它的外表,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印象,黑、小。你们看,你觉得它美吗?

同学们你们很会观察,一眼就看出了燕子的两个特点黑、小。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默读第一段,在作者的眼里燕子是怎样的?你喜欢吗?划出你喜欢的词语,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乌黑光亮……此处隐藏7029个字……3、学生自读,分组讨论。

**找出各段关键句子,提取要点:建筑特点:方正、名称来源多、数量多、安静、独门独院(盒子);

文化内涵:总的来说,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2)北京人讲究处街坊,

(2) 北京人讲究“处街坊”,“合礼教”,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棋友、酒友、鸟友有些来往之外,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3)北京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4)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4、教师指导整理:胡同特点:方正、名称来源多、数量多、安静、独门独院(盒子);

胡同文化:封闭。表现出的心理是易于满足、不爱管闲事、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5、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的胡同就有这样的市民文化呢?请结合文章,谈谈胡同建筑和胡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如因果关系。方正的建筑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中规中矩,安分守己。独门独院的居住方式养成了封闭、自私的心态。……)

6、理清思路

胡同特点――胡同文化内涵――胡同及胡同文化的衰落

(胡同的特点:方正,来源,数量,安静——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作者观北京胡同的衰落,抒发感情)

三、思维训练: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分组讨论)

(1)作者对于走向衰落的北京胡同及其文化持何种态度?

(留恋,伤感,无奈,如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等是汪曾祺所推崇的。当然也认识到它必将衰败、没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者对于封闭的小市民文化,并没有完全沉醉其中,是怀着一份清醒的,有一定的批判性意识。如。如忍耐、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也有消极的意义。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新北京正在崛起,北京在前进,中国也在前进!所以我们也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和胡同再见吧。)

**插入一系列胡同图片及《送别》的背景乐。

(2)商品经济大潮对胡同文化的冲击是这种文化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传统文化一定会灭亡吗?

(胡同文化的衰亡还有其自身原因,封闭、保守、自私、易满足、忍耐等特点使其其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步的机会,没有发展的文化注定了只能在消耗尽自身的储备之后走向衰亡。如一些落后的风俗、封建迷信意识等。

但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如国画、武术、戏剧、民间工艺。消失了就太可惜了,最好是传统和现代两者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不会灭亡。)

五、迁移练习:仿照《胡同文化》的写法,介绍你喜欢的一类民俗建筑,并谈谈这类建筑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生活习俗和心理特点。

六、布置作业

一、 课后练习一、二。

二、 仿照《胡同文化》,以民俗建筑为话题写一篇800的作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从动物王国带来了两位朋友。瞧,这位一摇一摆的走来了,(贴刺猬图)它是谁呀?(回答后贴词卡“刺猬”)谁会读?(指导读准音,注意“刺猬”的“猬”读轻声)全班一起读“刺猬”。另一位是谁呢?(贴小獾图)它叫小獾。我们鼓掌欢迎这两位朋友。

(“刺猬”是本课要求会认的两个字,这样随机的、在与实物的对照中认字,降低了认记的难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揭示课题。

刺猬和小獾之间还发生过一段故事呢!想不想知道?(想)别着急,打开课本85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后指名简单复述刺猬和小獾之间的故事)看来刺猬和小獾都很会称赞别人,因而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称赞(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读生字,读准字音。

(1)同座位互读生字。

老师请你们把预习的生字做成卡片,带来了吗?好,拿出来,读给同桌听一听,注意他读对了吗?

(2)老师用卡片抽读生字,进一步正音。

(3)生字认的不错。可是,这些生字宝宝要回家了,它们回到课文里,你还认得吗?快读读课文,试一试吧!

2.朗读接力,读准课文。

一个人读一个自然段,以开火车的形式往下轮,如果前面一个同学读的有不正确的,后面同学要重读这一自然段,予以纠正。

(朗读接力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训练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为下面指导感情朗读做好铺垫。)

三.读演结合,体悟导行。

(一)读演“早上”部分。

1.指导读早上刺猬与小獾的对话。

(1)引出对话。(贴图)这就是小獾做的三个板凳,(贴词卡“板凳”)一起读这个词。谁

能记住这两个字?怎么记?(引导从图与字的联系中识记“板”和“凳”)你觉得这些板凳做的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你们这样认为,那刺猬是怎样评价这些板凳呢?读读课文,用“——”画出刺猬的话。小獾听了怎么说?“~~~”画出来。

(2)比赛读。在赛读过程中,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如“谁愿意向他挑战”“老师也想试一试”等,引导读出刺猬真心实意的称赞以及小獾的惊喜。

2.演一演,把这部分读活。

(1)同学们读得太棒了!同学们,这么有趣的片段,你们想不想演一演呀?

(2)提几点要求:演员得记清台词(课文原句);注意表现对话之外的课文内容。

(3)同桌两个合作演一演。

(4)毛遂自荐在班上演。其他同学围绕要求,评选最佳演员。(用表演为学生创设对话情境,在情境中体悟刺猬真诚的称、小獾的惊喜。表演过程又一次为学生提供入情入境朗读对话的机会。)

(二)读演“傍晚”部分。

1.指导读傍晚刺猬和小獾的对话。

(1)傍晚时分,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小獾高兴地迎上去,它送给刺

猬一把椅子。(贴“椅子”图)引导观察椅子与凳子的区别,椅子比凳子多了一个靠背,所以“椅”字这样写(贴词卡“椅子”),刺猬怎么做?怎么说?小獾又怎么做?怎么说?读读课文,用“——”画出刺猬的话,“~~~”画出小獾的话。

(2)自由练读。

(3)比赛读。在比赛的过程中引导体会感情和语气。

2.演一演。

(1)同位合作表演这一段内容。

(2)自愿上台表演,大家评议。评议的过程引导学生学着先称赞可取之处,再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结升华,落实行动

小獾从板凳做得粗糙到会做椅子,多么大的进步啊!这竟然是源于刺猬的一句称赞。小獾一句真诚的称赞竟消除了刺猬一天的疲劳。可见,称赞的功效是多么的神奇。让我们随时记住这个故事,做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善于称赞别人的人,好吗?那好,今天回家就找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明天我们来交流交流,好吗?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