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分析:中国尚存5大问题,可借鉴日本30年成熟模式

1

编者按:本文来自动脉网,作者:蔡傲雪,36氪经授权转载。

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将在2050年出现35.5%高于60岁的人口(约4.5亿人),远超联合国的定义界线。而到2100年,中国不仅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会攀升至39.6%,全国总人口也会缩减至9.41亿人,老龄化的程度空前严重。

老龄化背景下,养老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和挑战。政策的鼓励,加速该行业发展进程,企业也争相创新模式抢占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商机。

在此背景下发展养老事业,“9073”的结构仍未被打破,养老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仍为主流模式,而其中,嵌入式养老作为嵌套人群居住最小单元——社区的养老模式,在市场中应运而生。

1、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采购,老人们免费享受的是基本养老保障福利。政府和社区全权负责运营,政府财政补贴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社区负责整合土地、人力、医疗资源等养老资源,其他社会组织嵌入合作。(如广州孝慈轩、上海的长者照护之家、北京三里屯养老驿站)

2、老人购买服务

老人付费接受的高端服务,其属于银发产业内营利性社会机构提供的。由养老企业出资,结合政府补贴,由养老企业自主聘用养老服务员,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社区参与协调与管理,其他社会组织灵活参与。(如上海和广州的万科智慧坊)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支持引导,地方政府也分别就自己当地情况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1、国家政策(宏观指导)

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分析:中国尚存5大问题,可借鉴日本30年成熟模式

2、各地区政策(具体落实)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国务院、民政部、财政部等多个机构都纷纷发文响应。顶层设计的要求与重视是如今养老发展的导向。

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各省市也以国家出台的各项养老产业相关政策的要求为基础,根据本地养老的实际需求、市场特点等情况,纷纷响应,嵌入式养老模式得到了各省市的进一步的支持。

如2017年6月湖北省发布《湖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建设社区嵌入式、小微型养老机构建设,推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

武汉市在2018年3月出台《武汉市“互联网+居家养老”设施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更加细化,在社区、街道、区三个层级,分别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网点、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统分结合平台三类“互联网+居家养老”设施。

由于“嵌入式”养老模式正处于发展阶段,仅在上海、北京、石家庄、重庆等几个经济较发达城市社区拥有相应的模式,其他各地都逐步探索。

企业介入迸发活力

目前我国介入企业大体分为两类:

1、地产、保险等跨行介入

由于养老行业投资大、回本慢等现实问题,导致目前养老行业“马太效应”明显,随着地产、保险等大玩家在“养老地产”“高端养老院”等高端市场项目优良发展态势下,开始逐步投入中低端养老,进军“嵌入式”养老模式。

万科的智汇坊是典型的“嵌入式”养老的项目。智汇坊内的各类健康设施、文娱活动、餐饮服务也面对小区内的老人以会员制的方式开放。

城市花园的“智汇坊”是上海万科推出的第一个养老系列产品——社区内嵌入式的养老会所。

该服务中心它不仅可以容纳约40位日托老人,而且设有38床的入托老人居住空间(包括单人间10个,双人间6个,四人间4个)。

其中的日间托付照料服务,是针对有子女白天上班、家中无人照顾的家庭提供长者“托管”服务;而短期托付护理服务,则是针对空巢家庭、家中有手术后、病后需康复的家庭提供护理、康复、健康管理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智汇坊内部适老化设置:

a.宽敞的公共空间,鼓励老人之间多走动、交流;

b.结合南方老人冬天爱晒太阳的习惯,特别设计的阳光走廊。冬日在有地暖的房间,老人们晒着太阳聊聊天,描绘一幅温暖幸福的画面;

c.养老会所提供以蒸、煮、烤、焗为主要烹饪方式的低油、低盐、低糖的健康餐饮,结合整洁、优雅的就餐环境,为老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交流空间;

d.养老会所全面采用“无障碍设计”,方便用轮椅的老人出入。例如把普通的拉门改为移门,增大空间的同时方便轮椅出入;两层楼内也设计了无障碍电梯,方便老人上下楼;在卫生间等容易滑倒的地方安装颜色鲜明的黄色保护杆;斜放的镜面方便坐轮椅的老人照到全身,等等。

日托老人和入住老人的生活空间有明确的区域划分:

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分析:中国尚存5大问题,可借鉴日本30年成熟模式

2、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专业养老服务的公司日益增多,并且这些公司没有地产、保险等资金丰厚,主要以轻资产为主的企业更看重中低端的市场,“嵌入式”养老的理念更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

上海市浦兴社区福苑长者照护之家作为上海市首家证照齐全、落成的长者照护之家,总面积470平方米,床位设置14张,运营2个月入住率达到100%,3个月实现床位流转,是上海市范围内首家实现微机构运营收支平衡。

不同地区的嵌入式养老模式

1、上海模式

上海地区较为推崇政府购买型的嵌入式养老模式:政府招标,企业投资运营,社区为辅。上海市政府建立照护需求等级评估制度政策,老人可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高龄老人照护服务、老年人护理服务等。

嵌入式养老模式提供的服务项目有生活服务、医疗服务、情感服务及文娱服务等。上海“长者照护之家”,使得三个板块有机衔接,实现了养老服务体系内的分层与融合。

上海模式的优势在于,将社会各项资源最优化地整合,保持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主导性,企业的市场化、政府的福利性和社区的个性化高度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上海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从2014年开始推行,首批试点6个街道,到目前,全市数量已有70多家。虽然承办企业不同,但模式及格局大体相同。

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在上海已经形成了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格局。

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特色:

a.智能护理床家和机构共同享有,养老服务可“堂食”可“外卖”

b.与老人签订合约,入住限时,方便后续老人入住,解决“一床难求”问题

c.创新薪资模式—按件计薪,多重激励留住护理人才

2、北京模式

北京实行由政府投入、专业的法人机构运营的模式。北京的这种运作模式,适用于政府效率较高、专业团队人才队伍较为完整的地区。

北京由于经济发达,开展养老服务的规模比较大,因此着力从广度入手,实行医养结合的模式,让养老服务打破“疗养”局面,发展到“护养”功能中,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嵌入养护中心内部,与急救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开通“绿色通道”,与此同时,还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合作,为社区内空巢老人免费做专业的健康评估,实施让遗嘱库落户养护中心,并开放养护中心进行“体验服务”。

三里屯养老服务驿站作为北京市统一养老标识的第一家示范机构,也成为北京市“嵌入式”养老标杆单位。

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由三里屯街道办事处前期初步改造,龙振养老接手后进行环境装饰、文化建设,添置康复设备、功能益智玩具等,投入约76万元。

老人独立房间里有医疗用床、电视机、小茶几等基本家具设备。公共大厅有投影、沙发、圆桌,老人可以聚在一起看电影、聊天、做手工或让医护人员做简单的护理按摩。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实际运营概况:

a.满足“养老驿站”短期托管、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等主要功能

b.提供全托、日间照料、临时入住、小饭桌、助浴、理发、按摩、送餐、康复保健、陪同就医、情感慰藉、精神关怀、法律咨询、保洁、维修、无障碍设施设计及安装、康复医疗设备租赁、组织联合会志志愿者一帮一公益等服务

c.短期入住老人的床位费、伙食费、护理费共计3600—6000元/月,日间照料费用为100元/天,一顿餐+助浴、修脚、理发一次的费用为110元左右

d.助餐人次每天5人左右,共计助餐人次400人左右

e.12位工作人员,食宿、社保、工资成本每人每月8000元左右。收支平衡,略有盈余。

3、石家庄模式

石家庄地区则是参照美国的CCRC,在社区分布较密集的市中心,建立一套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家庭式的居住设施和配套服务,嵌入有养老机构的老年社区中,既能让老年人有家的归属感,又能让他们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并辐射到周边社区。

石家庄地区的精众和嵌入式养老社区,是专门为老年人建设的,依托城市核心的地域优势及成熟配套,通过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及配套服务,以家庭化的居住模式,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条件老年人自理、介护、介助的生活需求,为老年人打造适合不同阶段、不同身体状态下可连续在熟悉环境中(包括城市环境、人文环境等)生活的社区。

避免老年人因频繁变换生活环境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不利影响,保证老年人健康养老生活。

模式经验需要进一步积累

目前,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嵌入式”养老模式在上海、北京等几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在当地政策的引导下发展较为稳定,并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但在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的城市里,由于社区发展相对薄弱,“嵌入式”养老模式有些还未开展,也有些还在探索自己的道路,缺乏适合自己的直接借鉴经验。

“嵌入式”养老模式普及度不足

在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观念里,把老年人“送出去”是一种“不孝”的行为。然而不仅家中缺乏专业的养护知识,而且子女忙于工作缺少赡养时间和精力。“嵌入式”养老机构虽然有着离家近的优势,不同于传统的养老院,但由于人们对“嵌入式”养老的了解较少,接受起来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缺少明确的政策、资金支持

现国内,大力推进养老事业、产业的发展,但具体政策中缺少直接对“嵌入式”养老这一模式的支持。具体表现在:在政策优惠方面,对加大“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养老企业融资、用地等优惠政策少;在养老规划上,现有的城建、功能规划对“嵌入式”养老规模考虑较少。因此细化政策、资金支持,并确保落实到位,仍需要一段时日。

社区内部协调不畅

“嵌入式”养老模式下的养护中心用地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租用社区内居民的闲置房屋,另一种是由养老服务企业自行申报自行新建。

但这两种方法均易遇到建设空间、用地难的问题,社区居民更是因为嵌入式养老机构会产生医疗垃圾、空气污染、占据公共空间等问题,抵触养护中心的进入。

费用问题存在争议

据有关调查采访,仅上海市长者照护之家,不同社区就有不同的收费标准,有3000多元的,也有6000元的。

于企业来说,需要投入高科技设施、智能化监控、高端管理团队、国际先进理念,于居民来说,高昂的费用还不如聘请保姆来的实惠。由此,关于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的费用还需要制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合理价位,实现双赢。

通过对日本近30年来推进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分析发现,日本政府本着在地安养的原则,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助(自我管理和市场化服务)、互助(民间志愿组织、老年人社会参与)、共助(介护保险)、公助(财政支出为主的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老年人权益保护等)”相结合的多主体参与、多元服务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30年的探索,使日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1、介护服务有明确分层且有详尽的分类标准和使用额度

2、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有服务类型完善多样

日本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嵌入形式不断扩充,服务方式日趋灵活和多元。目前日本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基本分为以下四大类:

a.机构养老服务

主要以收住居家照护困难的中重度(介护3及以上) 老年人的福祉机构和以康复为主的老年人保健设施以及医养结合的照护医养型等三类设施为主。各类服务的费用根据机构类型、入住户型、照护级别等不同。

b.居家养老服务

如下图所示,目前此类服务已发展到13项,按其服务场所大体可以归为两个类别,即上门服务和机构日间照料服务。

上门服务包括上门照护和上门医护两种。

上门照护服务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指定的专业护理机构中具有护理福祉士或家庭护理师资格的人员提供专业服务。

上门医护服务是由地方政府指定的上门医护服务站或医院的护士、保健师到老人家中提供专业服务。机构日间照料服务主要指由专门机构于白天提供的照料服务。

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分析:中国尚存5大问题,可借鉴日本30年成熟模式

c.区域密集型服务

如上图,区域密集型服务的服务类型,共分8项。区域密集型服务要求配备固定工作人员,确保老年人无论在日间照料机构还是在居家服务过程中,始终能够得到熟悉老年人情况的固定的工作人员的照顾。

d. 老年无障碍公寓

老年无障碍公寓是面向60岁及以上高龄独居老人开设,多以老老照护、老弱同居( 指与有疾病的子女共同生活)等形式出现,增加老年人的应急、安全确认、生活援助等附加服务功能的新式无障碍老年公寓。

3、嵌入式养老组织架构完善,实现逐级覆盖

日本连续推出一系列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不仅在国家宏观层面确定了一系列具体量化目标和实施策略,同时,要求各地方政府必须制定老年人福祉计划,而且将在市、町、村三级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列为重点,使得相关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级得以落实和发展,完善的组织体系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 Warning: copy(https://sdn.geekzu.org/avatar/d7a973c7dab26985da5f961be7b74480?s=96&r=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in /www/wwwroot/jiuzhuge/wp-content/themes/begin/inc/avatar-cache.php on line 32
      一位WordPress评论者
      一位WordPress评论者

      嗨,这是一条评论。
      要开始审核、编辑及删除评论,请访问仪表盘的“评论”页面。
      评论者头像来自Gravatar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