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丨聚焦家庭养老床位建设

评论

来源:浙江民政

媒体关注丨聚焦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图片1

西湖区家庭养老床位护士为老人上门做医疗护理

我省1200余万老年人口有98.5%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里,有不少是从医院出院后仍需专业康复护理的,他们如何在家中得到专业护理服务?

日前,杭州市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入选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其做法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渴求养老不离家、居家环境不适老、照护服务不丰富等问题。

其实,除了杭州,我省多地也在探索实践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如金华永康市、嘉兴秀洲区、台州三门县、湖州长兴县等,城市、农村的差异性对居家养老床位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城市版家庭养老床位

智慧设备+上门服务

养老照护24小时在线

76岁的严益新家住杭州市西湖区古荡新村,因患糖尿病多年导致右侧偏瘫。最近,他常收到护士张会涛的“监督”短信:“爷爷,您中午吃了什么?血糖一定要控制好。”“爷爷,您这两天有没有做手指操?”因为疫情,原本每周一次的上门医疗护理暂停,张会涛用发微信的方式对老人进行“云”监管。

2021年7月,西湖区民政局在街道摸排需要家庭养老床位的老年人时,了解到严益新的身体、生活情况,随后主动对接老人,为他建起家庭养老床位。在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老人进行综合评估后,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上门,与老人及家属商定适老化改造内容以及照护计划。

短短几天时间里,严益新家安装了智能药箱、紧急呼叫器、语音通话设备、智慧床带、红外人体感知报警器、火灾探测报警器、跌倒报警手环等一系列智能设施设备。居家照护和医疗护理上门服务也井然有序地开展。严益新告诉记者,建床后,他最大的收获是血糖稳定了,从原来餐后16点多,下降保持到现在餐后6.5左右。

另一个改变是老伴心理压力小了。“以前她几乎不出门,怕我一个人在家出意外。现在她出去活动时,也可以随时看监控视频,放心多了。”严益新说。

截至今年3月,杭州市共建成家庭养老床位966张。这一成果不是一蹴而就。2019年,该市开始探索建立家庭养老照护床位,通过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依托智慧化信息系统和网格化延伸服务,实现对建床老年人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同时,与就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绿色通道及时应急响应,让老人在家中也能体验到便捷专业的机构照护服务。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2021年1月,杭州出台《杭州市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生活照料、生活护理、电子信息化、健康管理、医疗护理和康复以及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6大类10小项基本服务清单,紧急呼叫、活动监测、视频监控、生命体征检测、智能药箱等6方面智能设备清单和基本要求。同时规定照护服务应确保每日上门服务不少于1次,每月累计服务时长不少于30小时,每2周医护人员至少上门服务1次,进一步规范了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与服务管理。

媒体关注丨聚焦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图片2

永康家庭养老床位工作人员为老人送餐

农村版家庭养老床位

五方联动

破解“点多面广”养老难题

相对于城市老年人居住的集中性,点多面广的农村老年人如何享受在家养老的便利?在金华永康市,典型的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凸显。截至2021年底,永康市农村老人8.5万,占全市老年人口67%,针对农村老人养老中普遍存在的渴求养老不离家、居家环境不适老、照护服务不丰富等问题,永康因地制宜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

92岁的李奶奶是永康市石柱镇傅阳村村民,生活可以自理,但随着年岁增长,子女越来越担心其生活安全。在与李奶奶的子女进行沟通、上门评估后,服务公司人员上门为老人建床。

李奶奶的家是典型的农村老屋,屋里屋外地面都不太平整,有较大安全隐患,在安装智能设备前,工作人员先对老人的居住环境做了适老化改造。经过一番努力,李奶奶家里凌乱的电线不见了,厕所里铺上了防滑地垫,床边安装了扶手,整个房间焕然一新。最让老人子女满意的是智慧设备,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老人的情况和健康数据,老人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一键呼救。

据永康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农村养老普遍存在这几个难点:老人居家环境不好,对适老化改造要求高;居住不集中,紧急情况发生时难以尽快到场;需求零散,送餐、洗衣、医疗各不相同。针对这些情况,永康民政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建立起由监护人、养老护理员、签约医师、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五方联动体系,实现高效响应、精准服务。

服务商之一方大瑞金养老服务公司负责人潘梨儿介绍,公司在经济开发区和石柱镇都建有养老机构,以便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为了确保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工作人员可以15分钟内赶到,公司专门在建床老人所在村里寻找热心村民,进行培训,补充到志愿者队伍中去。

截至目前,永康共建成床位105张,开展各类养老服务861人次。

媒体关注丨聚焦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图片3

家庭养老床位的喜与忧

服务难满足老人所需

建床对象可以更精准

杭州市健康社区服务中心做了近20年的居家养老照料服务,是西湖区最早一批养老服务机构之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到家庭养老床位,增加了医疗的介入,这对老年人早期疾病筛查、预防起到一定作用;智能设备的干预对本身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起到持续监护的作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是好事,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让其市场难以拓展。其中,城市老人对医疗护理要求高,农村老人不愿自己买等问题比较普遍。

浙江外国语学院社会福利研究所所长董红亚教授认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简单地说,就是老人在家里也能享受到机构提供的专业综合照护服务。目前,我省各地的建床对象主要包括三类老人,在她看来,并不是这三类老人都需要家庭养老床位。

“比如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等群体所需要的服务,可以通过现有的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来满足,家庭养老床位的建床对象应精准定位于真正有照护刚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董红亚说。

对于老年人不愿意自掏腰包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的情况,董红亚表示,要让老年人愿意买单,核心是要满足他们的刚需,瞄准家庭养老的痛点,若仍以家政清洁、健康管理为主,是很难吸引老年人及其家庭接受这一新生事物的。

此外,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商也面临不小的压力,资金的不可持续、医疗资源的不充足、家属的不理解,都有待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加以帮助扶持。

原标题:《媒体关注丨聚焦家庭养老床位建设》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